潘强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东方文学xdfxs.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军过后尽开颜
聂荣臻和林彪大概是在杨得志的红一团前后翻过夹金山的,聂荣臻写道:
6月12日,我们进到大硗碛,已经进到了夹金山的脚下。这时陈光同志发来电报,他们已经翻过夹金山,到了达维,与四方面军的先头团第八十团会合,并得知四方面军的25师已经在8日占领了懋功。接到电报真是高兴极了,给我们翻越夹金山增添了力量。在大硗碛住了一夜,第二天,天刚亮就开始上山。像我们这些病号,为了不致中途落伍,更是提早上路,未等天亮就动身了。
这时,左权同志也病了。我和左权同志都是带病过夹金山的。那天一大早,他们用担架抬着我。一上坡,我想起左权同志行走更困难,就赶紧下来。我说:“我可以拄一根棍慢慢地走,左权参谋长还在后边,你们去抬抬他,帮一帮他吧!”
夹金山,是红军长征路上过的第一座大雪山,地图上的海拔高度主峰是四千五百米左右,但是从大硗碛往上走并没有这样高,因为红军到大硗碛时,海拔已经很高了。困难的是山上空气稀薄,天气变幻无常。上午爬山,如天气正常,人们开始还并不觉得什么。已经经过反复动员,人们的精神准备都很充足。山坡是原始森林,一片片,一丛丛,铺撒在茫茫浩瀚的“六月雪”中,这些奇特的景色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再加上鼓动工作,把人们的劲头鼓得很足。但一过中午,天气骤变,先是大雾,随后是毛毛细雨,转眼又成了霏霏白雪,随风狂舞,把红军战士一个个都变成了雪人。尤其是到了傍晚,天气奇冷。战士们衣着不多,临时背包,把能穿的都穿在身上,或者干脆把被子、毯子披在身上。山顶空气稀薄,不能讲话,只能闷着头走,不管多累,也不敢停下来休息,一坐下来就可能永远起不来了。警卫班的同志,身体都是比较健壮的,也有的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地,倒下来就完了。在山上红军牺牲了一些同志。就整个来说,大家全靠万众一心,群策群力,互相帮助,发扬了阶级友爱,胜利地越过了夹金山。因为想到盼望已久的四方面军的战友就在山脚下,谁也说不清当时是哪里来的那一股劲,硬坚持着越过了雪山。杨得志一打听,左权同志也过来了。林彪这一天反倒掉了队,没有能过夹金山,过去他几乎是从来不掉队的。
林彪在夹金山山顶几次失去神志,昏迷过去,大概是个人体质较差,山顶又严重缺氧。总之,林彪是在警卫员的帮助下爬过夹金山的。
毛泽东也遇到很大困难。警卫员帮助了他,但警卫员自己也遇到了麻烦。毛泽东没有穿棉袄,他的棉布裤子和便鞋很快就湿透了。他一行遇到冰雹,就用一块油布挡着。警卫员陈昌奉几乎晕倒,毛泽东扶住了他。转过来又扶着他前进。
周恩来的警卫员魏国禄说,雪山是长征中最艰苦的一段。为了防止掉下去,人们手拉着手。山上一会儿大雾弥漫,一会儿薄雾缭绕,过一会又是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小的雪崩从山峰响着崩塌下来。警卫员魏国禄感到头晕目眩,浑身无力。他不得不每走几步就停下来喘气,前进的速度越来越慢。天又刮起了风,魏看见一个老乡倒下去了,还没有走到他跟前,他已经断气了。他们把这个老乡的尸体放进山上的冰隙中,用雪掩埋起来。下午3点,他们爬到山顶,开始下山。
他们下到山脚下的时候,周恩来咳嗽了起来,他感冒了。这是险些夺去他生命的一种病的第一个症状。
胡耀邦回忆说,看到了国民党的飞机,飞机达不到红军已经爬到的海拔高度。我们向飞行员喊,“上来吧!”他说,第二座雪山是最难爬的。用了2天时间才爬过去,他们不得不在山腰宿营,用毯子裹着身子,挤在一起,互相取暖。“我们年轻,”他说,“我们活下来了”。
爬夹金山的一个困难是,山的坡度很小,可以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人们意识不到爬得这么高,因为开始往上爬的起点已经在海拔很高的地方。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使人筋疲力尽。爬山起初似乎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雪光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但没有想到死。人们不了解,在海拔14000或15000英尺的山上缺氧。有的人想要站起来,却浑身无力地倒下死去。
空气稀薄对于身体虚弱的人和伤员尤其困难,几乎不可能照顾病员,唯一的办法是把他们抬出山去,可人人都没有力气这样做。还没有来得及把他们弄到较低的地方,他们就死了。他们常常是在医务人员要把他们从雪里抬出来的时候就断气了。“我们失去了许多好同志,”姬鹏飞说,“气候寒冷,有的人冻死,有的人简直喘不过气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