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秦淮仁的致富理论 (第1/2页)
车轮碾过坑洼不平的柏油路,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车窗外的路边树木斑驳的影子一层层地扫过苏晨的脸颊。
她指尖无意识地抠着人造革座椅的纹路,耳边是秦淮仁、的话语,心里却翻腾着九十年代特有的躁动。
确实如秦淮仁说的那样,九十年代正是当代年轻人奋斗赚钱的时候,改革开放像一把钥匙,猛地打开了人们被禁锢多年的思维。
街头巷尾都在谈论“下海”,那些敢闯敢拼的人,裤腿还沾着泥土就一头扎进了市场的浪潮里,大多都赚了一些钱,没多也有少,只看能不能把握住那稍纵即逝的机会。
苏晨低头看了看自己磨出毛边的牛仔裤,心里颇有感触,谁不是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啊,尽管她的童年比秦淮仁幸福多了,但是,跟现在的孩子比,小时候也是比较苦的。
在九十年代小富起来的,多数就是她这样的个体户,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或是在农贸市场支个小摊,吆喝声里带着对好日子的憧憬。
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每天结算时手里攥着的零钱,沉甸甸的实在感,确实比在国营厂子里看钟表盼下班要稍微好一点。至少不用听着车间主任的训斥,也不用在发工资时盯着工资条上那串固定不变的数字唉声叹气。
但,要是真的成百万富翁发家致富,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苏晨想起巷口开录像厅的老王,前阵子还神气地骑着嘉陵摩托,没过半年就因为“扫黄”被封了门,据说还欠了高利贷。
她也知道自己小时候的邻居谢伯伯,是因为倒腾钢材赚了大钱,结果被“敲竹杠”的地痞缠上,最后不得不把厂子低价转让。
因为,九十年代,法治上不健全的时候,不管黑白哪道都会有人阻碍你,或者要从你的财富里分一杯羹。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