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挑战难题 (第1/3页)
东方文学【xdfxs.cc】第一时间更新《毕昇再现:汉字印刷革命与“北大方正”》最新章节。
●王选接到陈��的来信,由他所设计的编译系统被正式列入北大科研计划,王选兴奋得在上海再也呆不住了,他告别父母,回到了离开3年的校园。
●王选和许卓群去中科院登门请教,果然得到对方的热情点拨,这使王选很快就搞明白了,回到北大不久他就研究出了磁鼓数组的设计。
●经过一番分析,王选大胆提出跳过目前正在攻关的第二代、第三代照排机,直接研制当时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挑战难题
共和国故事・毕�再现
寻找创新的思想源泉
1961年春天,北京大学无线电系教师王选接到系里交给他的一项教学任务:教授“计算机原理”课。
为了使教学生生动充实,另外也想借此来了解国际上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王选开始了对大量文献,而且大部分是外国文献的阅读。
王选在大学里学的是俄文,但他仍坚持自学英语,后来接触到计算机后,王选看到欧美其他国家比苏联的技术要先进得多,所以更加强了英语学习。因此这时他阅读那些晦涩的科技文献并不费力。
王选还比较注意了解20世纪50年代国外有名的计算机的情况,它们的体系结构设计得非常巧妙,常常让他赞叹不已。
慢慢地,王选就问自己,为什么只能欣赏别人的成果,而不能有自己的创新思想呢?于是他开始研究做出这些创造性成果的科学家的背景,一下发现了一个规律,就是这些人大多具有两个以上领域的知识和实践,所以他们在面临挑战时往往会萌发新的构思。
王选首先在发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美国科学家毛奇利和埃克特身上发现了这个规律。
毛奇利是物理学博士,曾经致力于天气预报的研究,因为这一领域的题目计算量很大,他便想出许多方法提高计算速度,从而在数学和计算方法方面能力突出。
1941年夏天,34岁的毛奇利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在这里遇到了才华横溢的年轻研究生埃克特。
埃克特在数学和电子工程两个领域都有深厚功底,两人兴趣相投,相见恨晚。
1942年毛奇利提出了电子计算机的基本构思,由埃克特负责具体实现,终于在1945年秋使第一台计算机运行成功。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爱爱呀小说网】【六二小说网】《斩神:提瓦特博物馆,禁物批发!》《圣拳!》《西游记之五行道果》《无限旅游团》《人类幼崽废土苟活攻略》《女将军的太子养成计划》《我家娘子打江山》《超能:我有一面复刻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